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百色光辉路•黎明希望行” 天津大学第五期优秀青年教师暑期实践营赴广西学习实践

2015-09-28

7月26日-8月1日,天津大学第五期优秀青年教师暑期实践营一行18人在校工会常务副主席马桂秋的带领下赴广西进行为期七天的学习实践。为了使来自各个院级单位的优秀青年教师得到充分的收获与洗礼,校工会精心设计了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高校学访、教育帮扶、地域资源及经济状况考察、大篷车论坛等内容在内的实践计划并周密实施,将此次实践活动打造成理想信念之行、教育帮扶之行、沟通凝聚之行。

一、 传递爱心·守护希望——赴黎明希望小学开展教育帮扶

7月29日,实践营赴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由我校教授捐赠的黎明希望小学开展了希望书屋捐赠、资助贫困学生、书籍及文具捐赠、捐赠全套课件等系列教育帮扶活动。

在捐赠仪式上,东兰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陆胜代表东兰县委、县政府致欢迎词,他对东兰县概况尤其是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介绍。马桂秋在讲话中勉励孩子们好好学习,通过读书改变家乡面貌、改变自己命运。白寅代表实践营发言并当场宣读了赵黎明老师写给希望小学孩子们的信,他在信中表达了对孩子们的关心和期望。黎明希望小学学生代表在发言中表达了感谢和好好学习的决心。马桂秋和陆胜共同为赵黎明教授捐赠一万元开设的黎明希望书屋揭牌,马桂秋还代表赵黎明老师接受了东兰县委、县政府回赠的锦旗。刘晨代表天大附小将全套课件捐赠给黎明希望小学,现场还举行了天津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实践营资助贫困学生仪式、书籍捐赠仪式、文具捐赠仪式。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名(其中井冈山营、延安营、韶山营、遵义营、百色营等五期优秀青年教师实践营分别资助贫困生一名),捐赠书籍800多套(其中逾1/3为新购置书籍)、文房四宝20套以及近3000元的文具。

捐赠仪式结束后,实践营为孩子们带来了天津大学介绍、赵黎明老师事迹介绍,天津大学及天津市的建筑之美、书法鉴赏和练习,素质拓展,英语示范课等

四堂别开生面的支教课程。实践营还正积极促成天大附小与黎明希望小学建立姊妹校。

此次活动不仅将赵黎明老师和诸多捐赠人的物质帮助带给孩子们,而且通过支教等形式将更加宝贵的精神食粮传递给孩子们。营员们纷纷表示,通过参加此次活动,对偏远贫困山区的教育现状有了切身的体会,更是被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所深深打动,希望用实际行动把爱心传递下去,浇灌孩子们求知若渴的心灵。

二、 百色起义·光照千秋——聆听专题讲座接受革命精神洗礼

实践营特邀百色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广西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黄启学教授带来《百色起义光照千秋》的专题报告。报告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一、百色起义的历史背景;二、百色起义的胜利;三、百色起义的基本经验和历史意义;四、百色起义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黄启学从大革命失败以及“八七会议”决议、右江地区社会状况及韦拔群领导的农民革命斗争风起云涌、广西革命形势的发展和邓小平对广西上层的统战工作等三个方面介绍了百色起义的历史背景。基于以上背景,邓小平从实际出发,选择在百色举行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并建立右江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四枪(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威震南疆,对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黄启学继而从客服“城市中心论”、百色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百色的群众斗争基础、百色的经济条件、百色的统战工作基础等角度详细分析了为什么要选择在百色举行起义?为什么说举行百色起义是从实际出发。

在百色起义的胜利部分,黄启学从百色起义的准备工作,百色起义的胜利举行和中国红军第七军、右江苏维埃政府的建立,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建设,红七军主力北上远征,艰苦的反“围剿”斗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右江革命根据地在建设中,高度重视党的建设、红军建设和军事斗争、苏维埃政权建设和土地革命,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并取得显著效果。

关于百色起义的基本经验,黄启学总结为三点:1.坚持把党领导的正规武装与农民运动结合起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2.实事求是地区分国民党阵营中的革命左派和反动派,卓有成效地对国民党左派进行统战工作,重建统一战线;3.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发挥各民族工农群众当家作主的精神,极大地调动了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热情。关于百色起义的历史意义,黄启学总结为四点:1.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2.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最终形成,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3.建立起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奋斗的新型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的团结统一;4.为党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政治立场坚定、作风正派的优秀革命干部;5.影响极为广泛,甚至超越国界。

最后黄启学介绍了百色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描述了百色人民如何继承和发扬“百折不挠、实事求是、依靠群众、团结奋斗”的百色起义精神,在百色起义精神的激励下不断前进。

报告结束后,营员们与黄启学教授进行交流互动并一起探讨了右江根据地时期邓小平领导的土地革命与改革开放后的土地政策有何关联。据悉,百色起义胜利后,红七军前委十分重视开展土地革命。1930年4月,邓小平、雷经天、韦拔群等曾在东兰县进行有关土地革命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工作,取得经验后在各县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同时根据当地的实际以及群众的意愿,土地革命采取“分耕”和“共耕”两种形式。当时的“共耕”尚属试验阶段,并没有推广,而分耕则是主要形式。而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可谓与分耕的形式一脉相承,从中我们不难捕捉到邓小平当年在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探索与改革开放后实行的一系列改革举措的内在联系。

三、 右江暴动,涤荡神州——参观百色起义纪念馆回顾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

实践营集体参观了百色起义纪念馆。在《百色风雷》展厅,通过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档案资料,营员们系统学习了百色起义从酝酿、发动到后续发展的全过程,了解了党领导各族人民在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轰轰烈烈地开展党的建设、农民运动、苏维埃政权建设和土地革命的热烈场景,探究了红七军从起义暴动时的浴血奋战、根据地时期的军事斗争和军队建设到主力北上远征、余部开展艰苦卓绝的反“围剿”斗争的光辉历程,全面认识了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和先进思想,深刻理解了百色起义的深远意义和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在《革命英杰》展厅,营员们瞻仰了韦拔群、张云逸、龚饮冰等参加百色起义的英雄豪杰。有为革命流血牺牲的英烈,有红七军培育成长的将领和时代英才。正是一批批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的前赴后继,祖国河山才得以换新颜。他们很多人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却换来了广大人民的独立、自由和幸福。革命英烈永垂不朽!

营员们还在《邓小平与百色》展厅体会了邓小平同志的壮乡情缘,老人家与革命老区人民心连心,以各种方式关怀广西促进老区的发展,并以“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名义向希望工程捐款资助贫困学生,体现了一名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老共产党员赤诚爱心。《建设新百色》展厅则反映百色老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弘扬百色精神,战天斗地,奋发图强,建设美好家园取得的伟大成就。

参观完毕,营员们在邓小平同志的雕像献花并鞠躬,共同缅怀这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在近一个世纪的传奇人生中,他投身革命,领导了威震南疆的百色起义,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锤炼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还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带领人民富强起来。他的事迹永载史册,令人肃然起敬。“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句朴实而又饱含深情的话语,则是邓小平一生人格情怀的真实写照。

四、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参观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粤东会馆(百色起义指挥部)

实践营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粤东会馆。这里也是百色起义指挥部,1929年百色起义时,邓小平、张云逸曾在这里坐镇指挥。馆内陈列着红军将士使用过的珍贵文物,包括邓小平用过的马鞭、电话和办公桌等;另外,馆内还陈列着一些历史图片。会馆内《百色起义决策会议》的硅胶场景则栩栩如生地还原了百色起义前夕的动人场面。1929年10月22日,邓小平、张云逸、陈豪人等人率领我党所掌握的武装部队到达百色,当天进驻粤东会馆。第二天,邓小平同志在这里亲自主持召开了部队党的领导成员会议,商讨和布置百色起义的准备工作。这是百色起义准备工作的一个关键会议。邓小平、雷经天、张云逸、韦拔群、陈豪人、李谦、何世昌等七位起义领导人在这里运筹帷幄,周密筹划,酝酿了载入史册的百色起义。营员们在硅胶场景前模仿当时参会领导人的姿势摆出造型,留下了宝贵的合影照片,以这种方式纪念百色起义,表达对革命前辈的崇敬之情。

营员们参观邓小平、张云逸等人的办公室和卧室时发现,内部摆设十分简单,真实再现了我党艰苦朴素的作风,而这也是党能够得到广大人民拥护、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营员们还主动探索,挖掘出“红军第一叛将”龚楚与百色起义的关系,并结合这一事件探讨了如何看待现实逆境和坚守理想信念等话题。

五、 伟人足迹,中华之光——重走“邓小平足迹之旅”

实践营重走了位于百色市平果县的“三层岗·邓小平足迹之旅”,这是根据邓小平同志在广西百色市平果县革命期间走过的路线、房东等史实开辟一条红色线路,主要以“红军路”、三层岗革命旧址和山心伏击战纪念园串联而成。其中 “红军路”以平牛屯为起始点,全长1.89公里的徒步旅游线路,贯穿“一岗会”、“议军壁”,“饮马槽”、“邓公泉”、“望狮台”、“三层岗”、“小平亭”、“邓小平曾经住过的屋舍”等历史场景。

营员们沿着崎岖的“红军路”重走邓小平足迹之旅,遥想当年邓小平同志深入山区和基层群众中开展革命斗争的峥嵘岁月。营员们概叹,即使经过翻修改善,山间小道还是高低不平,白天走在路上也极易摔倒,可见当年革命前辈们开展革命之艰辛。而当时邓小平等人能够率先突破“城市中心论”的束缚,深入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村偏远地区开展革命,从而找到了中国革命事业的正确方向。而邓小平更是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发动百色起义,这在党的斗争历史上也是首创。正是因为坚持从实际出发、到群众中去的路线,革命事业的星星之火才燎原成全国之势,取得最终胜利。虽然时间已过去80多年,但这仍是我们今天在学习工作中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作风。

六、 边防重镇,戍边御敌——参观中越边境硕龙“边关地下长城”,探究“7812地下防炮工事”

众所周知,中国有两个长城,一个是北方举世闻名的建筑在地上的万里长城;一个是南疆神秘莫测的建筑在地下的硕龙“边关地下六里长城”,这两个长城的作用都是戍边御敌,保卫边疆。此次实践营特意来到中越边境,参观硕龙“边关地下长城”,感受当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壮怀激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硕龙边关地下长城全长3公里,像蜘蛛网般密布于硕龙街数十米深的地下,构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里面设置有 “地道指挥部室”、 “地道通讯联络室”、地道哨兵岗、 “历代戍边御敌图片展览室”、武器弹药库、军用物资供应室、战时地下医院等设施、战时居民室等设施。 “历代戍边御敌图片展览室”悬挂着一幅幅的图片,展示了历代戍边勇士与来犯之敌激烈搏斗、誓死保卫祖国神圣边疆的真实场面。

通过参观“边关地下长城”,营员们切身感受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斗前沿,学习了历代将士镇守边关、戍边抗敌的英雄事迹,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油然而生。

七、 高校学访,共筑友谊——赴广西大学举办学术报告并参观实验室

实践营赴广西大学开展学访。在天津大学-广西大学青年教师学术交流会上,广西大学工会常务副主席何志清致辞对实践营的到访表示欢迎,马桂秋在讲话中介绍了天津大学概况和优秀青年教师暑期实践营品牌。会议由广西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211工程”办公室主任童张法教授主持。实践营营员、化工学院罗加严研究员带来题为《chemistry and materials in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的学术报告,广西大学赵钟兴博士带来题为《perspectives and Guangxi Natural Resources Processing by Chemical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的学术报告,实践营全体营员、广西大学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代表60余人聆听了报告。报告结束后,现场师生还就科学研究、研究生招生培养等问题进行探讨交流。

实践营参观了广西大学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了解了广西大学在胚胎分子生物学、动物克隆与生殖调控等特色学科领域的研究内容和取得成果。参观广西大学校史展览馆,学习了这所始建于1928年的西南重校的历史发展和办学成就。通过此次学访,营员们第一次走进广西大学,以学术交流的形式展示了天津大学的风采,也对广西大学结合区域特色发展相关学科的经验和成果印象深刻,此次活动更是增进了天津大学与广西大学这两所高校的交流沟通。

八、 建言献策·集思广益——开展大篷车论坛探讨工作学习与学校事业发展

在紧张的学习实践之余,营员们还充分利用大巴车路途时间开展大篷车论坛,增进了解加强交流。营员们分别介绍了自己的教学、科研和学科状况,并围绕青年教师个人成才发展、学科交叉与创新、工作与家庭生活等话题展开讨论,并对学校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此外,大家还利用晚间休息时间,开展素质拓展,培养团队凝聚力,来自不同学院的营员们也逐渐凝聚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营员们表示,参加此次实践营收获匪浅。通过聆听专题报告、重走邓小平足迹之旅、参观百色起义纪念馆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系统而全面地学习了百色起义的来龙去脉和深远意义,感受了革命先烈们投身革命事业的奉献精神,在一场场爱国主义教育中得到理想信念的升华。通过学访广西大学,互通有无,增进与兄弟高校的交流沟通。通过帮扶黎明希望小学并开展系列捐赠,传递爱心、守护希望,切实为贫困偏远地区的教育事业尽一份力。通过7天的朝夕相处,来自不同学院的优秀青年教师逐步了解和建立起信任,凝聚成一个强有力的团队。营员们还表示,虽然在广西的实践环节结束了,但是实践营作为一个团结的集体将会一直存在和发展下去。营员们将建立沟通交流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百色营”的光荣番号坚定地传承下去,成为青年教师队伍的一面旗帜。营员们还推举产生了第五期百色实践营的营长、政委、常务副营长、秘书长,加强组织建设为实践营集体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优秀青年教师暑期实践营是学校工会围绕学校中心工作,配合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为青年教师成长成才搭建的精品学习交流平台。学习实践活动结束后,实践营还将进行实践活动总结,并将活动开展情况和资料汇编成册。实践营也将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沟通和交流机制,打造成一个“终身制”的团队,助力青年教师的更好更快成长,为早日将我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最坚实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