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新学期第一次青椒学术沙龙告诉你:幸福是“天大”的事

2015-10-26

10月23日,第43期青椒沙龙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马明博士,带来题为《幸福是“天大”的事——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浅析》的报告。沙龙由校青年教师联谊会理事、第三轮值组组长谢生主持,吸引了来自设计院、图书馆、出版社、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多个单位的40多名青年教工参加。

马明从当前时代的问题引出幸福问题。幸福是每个人的终极目的,但何谓幸福,如何获得幸福,古往今来众说纷纭。而当今时代是一个异化的时代,我们都成了资本增值的工具,无暇顾及自己的灵魂,我们的灵魂也就被欲望裹挟着,被工具化的理性控制着,四处游荡,无家可归。面对此种现状,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似乎可以起到它山之石的作用,给置身于当下的我们以“思享”的资源。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人的每一个行为都有一个目的,而这个目的是某种善,而善是有等级的,处于最高等级的善,即最高善,就是幸福。亚里士多德对幸福的界定:幸福是灵魂的一种合德性的实现活动,由此可见,幸福观与德性问题密不可分。

马明分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具有如下一些特点:幸福应该是属人的;幸福应该让人更自由;幸福应当是持久的,自足的;幸福应当是有力量的;幸福却又是困难的。

依据对灵魂的划分,亚里士多德把灵魂分为道德德性和理智德性,马明对这两种不同的德性做了介绍,认为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中,对真的把握是对善的追求的基础。在实践中对适度的把握,也是一种求真的活动。

基于对理智德性和道德德性的关系的分析,报告最后将伦理学的分析引向政治学,引向教育问题,引向为天津大学的校训“实事求是”。马明认为“实事求是”既应求万物之真,也应求人事之真,天津大学的学生应当追寻美德,追求幸福,以期日后能造福大众。故而幸福“也”是“天大”的事。人文素养的培养,博雅教育的推进在天津大学刻不容缓。

报告结束后,马明与参加沙龙的老师同学们就相关的问题进行了交流。

马明,哲学博士,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领域为西方哲学史、实践哲学、现象学。近几年来一直关注博雅教育,关注大学生哲学素质的培养,在天大开设哲学导论、批判性思维等相关课程,并举办以“精-品”哲学著作为主的“无用书生”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