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青椒学术沙龙】让古建筑“飞起来”:建筑遗产信息的低空采集与研究

2014-12-15

从秦汉时代严谨的高墙到隋唐时期绚丽的彩绘,历经风雨的古建筑承载的不仅是悠长的时光,还有厚重的文化。因此,保护古建筑就是保护一个民族的历史根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李哲副教授就在用自己的方法保护这些弥足珍贵的建筑遗产。

12月12日12时25分,由李哲副教授主讲的第26期青椒学术沙龙于天津大学教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多功能厅正式开始。本期沙龙的主题为“建筑遗产低空信息采集研究与其他工程领域的相关性”。

李哲副教授被称为“建筑设计领域放飞机放的最好的人”。在会场淡淡的咖啡香气中,他由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保护古建筑方面做出的努力讲起,向到场的各位青年教师讲述了建筑遗产的保护,以及低空信息采集对建筑遗产保护的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许多古建筑或历史遗迹所处的地理位置较为复杂,负责修复的相关人员不仅在测绘过程中会出现许多视线盲区,也有一定可能出现生命危险。而使用无人机进行测绘则能够有效避免上述问题,同时能够节省用于人工考察的时间。

李教授向听众讲述了古建筑低空摄影测量外业实施方法、遗产领域超低空的安全作业、“空地协调”作业规程研究以及无人机载激光扫描平台研发测试与实验等八个方面。讲述过程中,李教授通过讲解广西左江岩画、清东陵、天津北洋炮台实地测绘的期间低空摄影对古建筑勘察修复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一项目对低空飞行器的需求,说明其对上游学科,例如对无人机监控设备的研发和信息采集处理体系的完善等方面的拉动作用。

由于无人机受实验地点地形、风向的影响较强,所以在不同环境下进行测绘的无人机损坏率较高,由实验人员贴钱使实验继续运转的情况也不时发生。然而提及此处,李教授轻描淡写地说:“这不是非常重要的。”

约四十分钟的讲解结束后,进入自由提问环节,讲台下的青年教师就封闭环境中无人机进行信息采集的方式、无人机进行信息采集时的运行轨迹如何确定等科学问题进行了提问,李教授一一进行了解答。

(通讯员:张丹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