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青椒学术沙龙】计算系统的“私人订制”

2014-12-29

手机可以定制,水杯可以定制,那么你有没有想过计算系统也是可以“私人订制”的呢?本期青椒学术沙龙就对计算系统的重配置问题进行了探讨。12月26日12时15分第28期青椒学术沙龙于教职工活动中心多功能厅举办。本次沙龙主题是:“可配置计算系统的工程应用时代的到来”。主讲人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刘强先生。

沙龙开始,刘教授向听众展示了分别于2005年和2013年同一时间取自罗马和谐大道上某教堂门口的两张照片。他以两张照片中人们参观教堂的不同方式直观地向听众展示了手持智能电子设备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这些设备在日常生活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在接下来对可配置计算系统的简介中,刘教授提出了当前集成电路所面临的问题:每平方厘米集成电路的功耗过大。由于外界提供的功耗不足,集成电路中往往会出现“暗硅”(不能开启的晶体管)。参考自然界实例不难发现,人脑作为人体最大的“CPU”,每天处理的信息量是十分可观的,而人脑却比处理相同数据量的集成电路功耗小很多,正是因为人脑具有分区工作功能。那么,集成电路是否也可以采用这样的分区工作方法呢?

这便是可配置计算系统,对不同作用的集成电路进行“私人订制”,即区域化订制,使得每一个晶体管都有最优化的应用,如此不仅能降低功耗,还能有效地提升运算速度。

“可定制化”的概念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被提出,然而由于近十年功耗不足以及绿色可持续概念的提出,“可定制化”这一概念才得到重视。而今这一技术在硬件、存储器架构、流水线处理等方面均存在技术挑战。其后,刘教授举例展示运用矢量空间进行函数寻址,可以有效减少存储器的使用,使数据运算速度有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提高。

本次沙龙的最后,刘教授引用中科院院士吴一戎先生的一句话“做有用的科学研究”,来阐述自己对于科研和创新的认识,他认为,科研最终的归宿便是落脚实用,在实用中获得它永恒的生命。

我们没有人能够预知未来,不能知道自己所做的每件事能否对未来人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但是我们也有希望,希望这个世界能够因为我们的研究有哪怕一点点的不同。这是我们的愿望,我们也会为此而努力。(通讯员:张丹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