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0
北洋求是学术论坛(第三期)
时间:11月27日(周四)中午12点15分
地点:教职工文化活动中心 多功能厅
题目:诗性写作 诗意生存
主讲人:马知遥
个人简介:
马知遥,1971年生于新疆阿克苏。祖籍甘肃武威。山东大学文学博士,天津大学建筑学博士后。现为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教授。先后出版学术专著8部,文学作品3部,翻译1部,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有论文《中国乡民艺术的精神镜像与吉祥追求》《非遗保护的困惑与探索》获得第七、八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专著《中国小说艺术论》论文《非遗保护的困惑与探索》分获第24届第25届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非遗保护中的悖论和解决之道》获得第五届山东省政府泰山文艺奖。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项目3项,博士后项目1项。业余发表诗歌500余首,60余首作品被选入2002年以来的中国诗歌最佳读本和年选,并连续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有小说和散文百余篇散见于《人民文学》《青年文学》《诗刊》《散文海外版》《芳草》《当代小说》等,其中小说《爸爸的黄羊》获得第三届榕树下全球华语原创作品金奖。目前研究方向:民俗学、人类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内容介绍:
现代诗歌充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其实都可以成为诗人,但并不是所有人写的诗歌都可以称为诗歌。那么真正的好的诗歌标准是什么,怎样准确地表达我们的内心,怎样让我们在阅读和书写中获得心灵的放松和精神的缓解,起到治愈的目的。这是本讲的主要内容。
主办单位:科研院、校工会、校青年教师联谊会、学生创新实践协会
青椒学术沙龙(第24期)
时间:2014年11月28日(周五)中午12点15分
地点:教职工文化活动中心 多功能厅
报告题目:分子生物学中的科学问题
主讲人:郭菲
个人简介:
郭菲,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她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生物信息学领域,主要从事蛋白质相互作用和和结合位点的预测,拥有计算机科学与分子生物学双重研究背景。生物信息学以计算机为工具对生物信息进行储存、检索和分析的科学,它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生命体本质和变化规律。郭菲近年来主要从事蛋白质相互作用及结合位点的预测研究。许多生命过程,如信号转导,生物催化,免疫等,都是以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为纽带而进行。了解生命过程中分子机制,就必须阐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
郭菲博士2013年12月入职天津大学计算机学院。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外高水平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
报告内容简介: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生物信息数据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生物信息学成为了一门新兴学科。过去几年中,不断出现新的计算方法已经成为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动力。生物信息学采用计算机科学方法对生命现象及其组成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生命体本质和变化规律,包括物质组成、结构功能和信息交换传递等。研究重点主要体现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两个方面,分析核酸和蛋白质序列从而研究结构功能。
本报告介绍生物信息学中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生物序列比对、分子进化树构建、蛋白质结构预测和功能分析的原理与方法,以及这些生物信息学方法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
主办单位:校工会、科研院、校青年教师联谊会、学生创新实践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