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News

要闻

第十四期校领导联系青年教师午餐会之问答部分纪要

2018-05-31

9月28日举行的第十四期校领导联系青年教师午餐会邀请王树新副校长与青年教师们就“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主题开展交流讨论。教务处、图书馆、研究生院、宣传部、校工会等单位负责人和各院级单位的40余名青年教师代表参加了午餐会。

在提问交流环节,参加午餐会的青年教师们就科研和教学的融合、本硕博贯通培养及学分制改革、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双一流建设中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定位和发展、青年教师全英文课程、大类招生、弱势专业保护、博士奖学金评审机制、青年教师参与教改项目、实验系列教师能否作为课程负责人等问题踊跃提问,本次午餐会还提前开展了议题在线征集,梳理出了青年教师们普遍关注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新工科建设等问题并由主持人带到午餐会现场,王树新和教务处处长白海力等部门负责人进行了细致的解答和探讨。特将问答部分整理如下,以增进全校青年教师对相关问题的了解。

【1】

关于青年教师们普遍关注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问题,王树新指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关键环节,中央和教育部对此高度重视并对天津大学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督导。思政课程不仅包括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公共基础课程,也包括文学院、法学院、教育学院、经管学部的相关课程,要严格按照中央和教育部的要求建设好思政课程。做好课程思政尤其是做好工科课程的思政化,需要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他希望青年教师联谊会能够调动起青年教师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对课程思政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

【2】

关于青年教师们普遍关注的新工科建设问题,王树新介绍了新工科建设的概念提出和发展历程,以及我校在新工科建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天津大学工科教育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在中国高校教育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7月在我校召开的工科优势高校新工科建设研讨会及其所提出的“天大行动”成为新工科建设三部曲(“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的重要部分,同时我校钟登华校长是新工科建设各小组的总组长和牵头人,这些都确立了天津大学在新工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新工科建设不仅限于工科,它包含了理工的结合,包含了人文与工程的结合、技术与科学的融合,涉及到社会经济、教育发展和学生培养的各个方面。但是新工科建设才刚刚开始,新工科建设的模式、新工科对传统专业如何改造、新专业如何建设,这些问题都有待探索和解决。希望青年教师们积极参与到新工科建设中来,用成功的探索引领中国乃至世界工科教育。

【3】

关于学校是否应该鼓励由实验系列教师作为课程负责人以提高对实验教学工作的积极性,王树新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并结合“2030计划”中实验技术系列教师的重要支撑作用进行了解读,他希望实验系列教师要以一流标准和一流心态,做出一流成果、培养一流学生,在新工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

关于教师和学生发展中的数据有效使用和数据库建设问题,王树新以华为公司为例阐释了加强数据库等智能系统建设的必要性,虽然目前学校对标世界一流机构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在学校在“双一流建设”中必须不断加强相关工作。

【5】

关于科研和教学的融合问题,王树新认为不应该过分区分教学系列和科研系列,只要是高校教师都应该参与到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中去,在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的老师更应该将其应用到教学工作中去。

【6】

关于本硕博贯通培养及学分制改革对学生选课的影响,王树新表示,为做好相关改革,教务处等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各方面工作都倒排工期稳步推进。学校将引进新的教学管理软件系统并完成测试,确保各项改革的顺利平稳推行。

【7】

关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王树新认为只有青年教师得到很好发展,学校才有希望。因此他建议双一流建设办公室要“掀盖拆墙”,将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到亟需支持的青年人身上。王树新还对青年教师成长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真正做好本职工作,二是做好人生和职业规划,三是坚持立德树人。

【8】

关于双一流建设中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定位和发展,王树新在回答中指出,马院和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建设得到了教育部和学校上下的高度重视,学校在人才引进、职称评聘等各方面都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和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一定要跳出天津、立足全国,发展成为全国一流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取得显著成果并在国家层面发出天大声音。

【9】

关于青年教师的全英文课程问题,王树新表示,把全部课程建设成为英文课程是不现实的,因为学校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但是双语课程是学校国际化办学的必然要求,学校的双语课程还应加大发展力度以满足相关需求。

【10】

关于大类招生问题,王树新介绍了学校多年来开展大类招生的经验和教训,分析了大类招生对招生工作、生源质量的影响,并探讨了大类招生中学生分流时间点的科学设计。

【11】

关于大类招生中对弱势专业的保护问题,王树新认为应辩证看待“保护弱势”和“保护惰性”的区别,对所谓的“弱势专业”应该有客观的认识,学校予以保护的应该是新建专业或者前景良好但是暂时偏弱的专业,如果有些专业长期在招生录取、专业实力、教师竞争力方面偏弱,应该引入竞争机制,依据专业评价对专业设置、招生指标等进行动态调整。

【12】

关于博士奖学金的标准以及一年一评的机制对博士生持续钻研和成果质量的影响,王树新依据研究生院开展的调研数据进行了精准分析,他认为奖学金的评选年限和机制需要通盘考虑博士生的实际生活需要等各种情况,提高博士生待遇的根本还在于导师要争取到足够多的项目和经费。

【13】

关于如何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教改项目,王树新表示青年教师身处教学第一线,要以强烈的责任感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改革中来。学校将大幅提高对教改等各类项目的支持力度,只要有利于学生培养、有利于课程建设、有利于学科发展、有利于学校发展,学校都将进行大力支持。

【14】

关于能否扩大新校区教学保障交通车的覆盖面问题,王树新表示将把问题带到学校层面进行讨论,协调推动问题的解决。

【15】

关于新工科建设中学校与企业如何就新工科人才培养开展有效合作以及如何改革青年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务处处长白海力在回答中指出,新工科建设是天津大学重新布局学科和专业建设的重大战略,已经纳入到本科教学的综合改革方案中去。

【16】

关于评价机制问题,“2030计划”进行了统筹规划并对包括招生、培养、管理、学位、评价等在内的整个体系进行重新建设,目标是把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打造成人才培养的完整平台,以支持新工科的发展。“2030计划”计划的重要主线和抓手是本硕博的一体化贯通培养,通过在新的机制和平台上培养新的学生,从而实现更多的选择机会、更大的发展空间、更优的课程体系、更强的职业引导,达到“学生得发展、教学获认同、学校得治理、国家得人才”的改革成效。学校跟腾讯、360、华为等企业签订各种协议,都是为了把人才培养和业界需求之间的缝隙变成零或者负数,将企业的需求纳入到培养方案和课程设计中去。根据“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所提出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到2030年构建起中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按照新工科建设的要求和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传统工科”的思路,传统的课程都需要进行重新的设计改造,这给青年教师提供了无限的发展和拓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