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校工会组织青年教师走进青海原子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8-09-18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无数英雄先烈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原子城,原“221厂”所在地,位于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金银滩草原腹地,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诞生地,正是英雄之地。6月3日,天津大学校工会、青年教师联谊会一行17人,由校工会常务副主席马桂秋带队,到原子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瞻仰英雄风姿,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校青年教师联谊会副理事长陈昆、高旭东,秘书长万亮,校工会挂职副主席陈乐等参加此次活动。

初入原子城纪念馆大厅,陈列着东风二号导弹,上面写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口号,首先就给青年教师们带来巨大的震撼。在解说员的引导下,天津大学的优秀青年教师代表重温了那段牵系着中华民族命运的历史。

在原子城纪念馆内,青年教师们见到许多耳熟能详的名字:“我愿以身许国”的王淦昌,由于遭受核辐射而辞世的邓稼先,经过五年跋涉毅然归国的钱学森,还有钱三强、郭永怀、于敏、朱光亚、程开甲……在美苏争霸的核讹诈年代,这些年轻而杰出科研工作者科学家受命于危难之际,毅然放弃国外优渥的生活条件,扎根物质资源极度匮乏的祖国西北茫茫戈壁,投身“草原大会战”,用短短数年研制出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第一枚氢弹,为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呕心沥血。

在原子城纪念馆内,年轻的老师们听到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对青年夫妻同在“221厂”工作,为了保守国家秘密,互不提起,每年只有十天的时间在北京团聚,直到原子弹成功爆炸,在庆功宴上才得知对方一直近在咫尺;原子弹研制基地本是一片草原,上千牧民为了国家建设挥别世代生存的家园,后来基地建成了楼房,将军李觉大手一挥,“领导住帐篷,科研人员住楼房”,在帐篷里一住就是十几年;四位美丽的上海姑娘被国家征调到“221厂”,为给家里报平安拍摄了一张合影,但因为保密规定,这张照片四十年后才公诸于世,而四位曾值芳华的姑娘,早已变成鬓发苍苍的老人……多少风华正茂的青年,隐姓埋名数十载,为祖国的事业无怨无悔。

在原子城纪念馆内,青年教师们看到许多珍贵的历史印记:“221厂”生产车间的复原模型、几百名无名英雄的合影、为核试验提供数据截取的高速转镜摄像机、原子弹成功爆炸后《人民日报》增印的《号外》和《喜报》……置身其中,使青年教师们不由得在心中追溯那段伟大的峥嵘岁月,平凡而伟大的故事和“两弹一星”精神让在场的所有老师数次潸然泪下。

此次参观为天津大学的优秀青年教师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实践课,老师们纷纷表示深受感动和激励,“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正是因为先辈们的浴血奋斗和英勇牺牲,我们的国家才有了今天的独立自主,我们的民族才有了今天的发展繁荣,我们的人民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现如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与当时相比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始终不变的是科研人的家国情怀与奋斗精神,在科研工作中,要始终坚持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坚持服务国家和人民,继承前辈的事业,沿着前辈的足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两弹一星”精神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