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04
第84期 科学知识图谱——探究知识领域的利器
主讲人简介
王梅,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2006年6月博士毕业于天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在德国马格德堡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与德国马格德堡大学联合成功申请德国国家科学管理机构联邦教育与研究部(BMBF)资助项目1项。主要从事研究生教育研究。在重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主持国家社科课题1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重点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6项,横向课题1项。
2017年4月28日中午12点30分,第84期青椒学术沙龙在北洋园校区郑东图书馆四层日新书斋如约举办。天津大学教育学院王梅老师带来题为《科学知识图谱——探究知识领域的利器》的讲座。沙龙由天津大学青年教师联谊会理事、马克思主义学院马明老师主持,本次沙龙吸引了来自各单位的50多名青年教师和学生参加。
王梅老师首先用思维导图和观众们一起探讨了科学研究的困惑,引出科学研究的实质是要把握一个知识领域的结构与演变,通过传统的查阅文献的方法想捕捉学科发展的脉动越来越困难,因为科学并不是静止不动的,新的科学文献的不断涌现产生了一个持续变化的学科结构,知识领域在不断衍生、融合及消亡,这就亟需寻找一种同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更大的客观性、科学性、有效性、高效率的新方法来研究知识领域的结构与进展。接着,王老师从科学知识图谱的基础理论谈起,介绍了相关的概念、基本原理、分析指标、绘制工具等,重点推荐了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计算机与情报学教授陈超美基于Java语言开发的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通过两个案例具体阐释了CiteSpace软件在探究知识领域中发挥的作用。
王梅老师在案例1中,以研究生教育研究知识图谱为例,详解了通过CiteSpace的作者、机构和国家合作网络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文献共被引分析以及期刊共被引分析等得到的结果及其对全面了解研究生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意义与价值。案例2是以天津大学“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上发表的12797篇文献为数据源,探讨了发文量、研究方向、基金资助机构等基本信息,分析了天津大学与其他国家、机构的合作关系,并识别出具体的合作领域;通过作者共现分析,梳理出16位对所从事研究的知识结构的改变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学者(例如元英进等);以关键词共现分析出我校科学研究的六大热点;文献共被引的结果指明了我校学者涉及领域的知识前沿及其关键参考文献;作者共被引网络图展现出我校学者在不同领域的合作关系。
王梅老师最后对科学知识图谱的功用进行了总结。她认为,通过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可以让研究者们有效地回答五个问题,即:(1)该领域主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2)具有哪些开创性和标志性的研究?(3)哪些主题在整个领域中占据着主流地位?(4)不同的研究领域之间是如何相互关联的?(5)基于一定知识基础的研究前沿是如何发生演变的?科学知识图谱通过对知识领域进行全景式扫描,能够更有效、更快捷、更清晰地了解知识领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王梅老师演讲完毕,和感兴趣的老师与学生们进行了互动交流。本次报告反响强烈,受到了参会师生的好评。
现场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