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19
(一)
北洋求是学术论坛(第1期)
题目:医工格物致新知——香港大学神经工程研究进展
时间:5月21日(周三)下午14:30
地点:会议楼第七会议室
主讲人:胡勇
主讲人简介:
胡勇教授,香港大学神经工程与临床电生理实验室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协和学者讲座教授”,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等多个国际期刊编委。1980-1985年就读于天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五年制),是该专业成立后的首届毕业生;2001年在香港大学矫形及创伤外科学系建立并主持神经工程与临床电生理实验室,这也是亚洲开展神经工程研究最早的研究中心之一;2006年受邀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神经工程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和参加10余项国际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近年来出版学术著作3部,发表论文被SCI索引80余篇。胡勇教授在神经信息检测、神经功能康复和神经影像学方面卓有建树,特别是脊髓神经工程、脊髓神经影像以及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创新性的将时频谱诱发电位分析的引入术中脊髓诱发电位监护,被评为世界生物医学信息领域最佳研究成果之一并被全文收入2003国际医学信息年鉴;2006-2007获得国际腰椎研究会Mcnab/Larocca Fellowship Award 研究员奖,是该学会设立该奖项24年以来首位华人;2009年其研究成果获得国际麻醉和重症监护年度最佳论文奖;2010年其关于痛觉诱发电位单次提取的论文获得世界疼痛大会奖;关于脊髓DTI成像的论文获2011年美国神经成像学会Oldendorf最佳论文奖。
内容简介:
香港大学是香港历史最为悠久的著名学府,素以“明德格物”的校训蜚声海内外。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是由包括李嘉诚医学院、工程学院等多家单位学术精英组成的研究实体,其目的是充分利用港大在医工交叉学科方面的优势,专门就生物医学工程的重大及前沿热点问题展开多学科的联合攻关。本次讲座将重点介绍香港大学研究团队在神经工程领域取得的一系列创新成果,以及生物医学工程中心通过医工结合实现创新发展的思路和做法。
主办单位:校青年教师联谊会、工会、科研院、精仪学院
(二)
青椒学术沙龙(第9期)
时间:5月23日(周五)中午12:00
地点:教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多功能厅
题目:科技情报与科学计量助力科研
主讲人:杨祖国
主讲人简介:
杨祖国,1965年生,从事信息咨询、科技查新、科技情报分析工作二十余年,副研究馆员、硕导。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情报、科学计量、文献计量,在国际上较早地开展了专利被论文引用的“反向引用”方面的研究。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社科基金、ISTIC-Thomson Reuters科学计量学联合实验室开放基金等项目,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多项天津市社科规划项目。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SSCI、Ei、CSSCI收录论文十余篇,以主要编著者出版专著七部,研究成果在CNKI数据库中的H指数达到10。获得天津市“教工先锋岗”、教育部“科技查新先进个人”等称号。
内容简介:
科技情报被认为是科研工作的“耳目”和“尖兵”,2500年前《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即体现了情报意识及情报价值。起源于十九世纪下半叶的科学计量学作为研究科学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与科技情报工作在科研管理、科技政策制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整个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报告主要介绍科技情报与科学计量如何为科技发展提供帮助,以及图书馆情报机构为学校科研工作提供哪些情报支持。包括:科技情报与科学计量的概念、目前的主要工作内容和研究方向,在文献检索、科研绩效评估和领域发展探测方面以实例介绍科技情报和科学计量在科研工作中的应用。
主办单位:校青年教师联谊会、工会、科研院